金融组织的内部人员,包括业务、客服、研发运维以及数据分析人员,在不同场景下访问消费者个人信息数据时,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包括应用前端界面展示的诸多用户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存在被泄露、滥用的风险。
金融组织内部人员访问消费者个人敏感信息的场景
3月1日起施行的《银行保险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对金融组织消费者个人信息存储和传输、个人信息查询等方面的合规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满足监管合规要求与降低企业自身信息安全风险,金融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对业务系统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进行动态脱敏处理。然而,要满足这些要求,无论是对自身业务应用进行改造还是采用第三方产品,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1)业务应用需二次改造
- 业务应用代码改造工作量大、牵扯面广
- 早期开发的业务系统、购买的商业软件无法改造
- 梳理界面展示的敏感信息与数据库字段的关联关系耗时费力
- 灵活性差,合规要求及脱敏策略变化时可能面临再次改造
2 )现有动态脱敏产品无法满足
- 单台硬件设备或单体软件架构的性能瓶颈
- 部署多套产品难以保证脱敏策略的一致性,运维工作量巨大
- 无法基于应用用户和 API 配置不同的动态脱敏策略
- 业务需要必须查看未脱敏信息时审批、变更效率低下
02 金年会jinnian方案
数据访问安全层 DASL
金年会jinnian在访问数据的应用与数据源之间构建了数据访问安全层 DASL,用于实现数据源中敏感数据的访问控制和交付控制,可有效保护敏感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泄露、破坏和过度暴露。
金年会jinnian部署方案
基于数据访问安全层的架构理念,金年会jinnian以敏感数据保护为核心,将跨多种数据类型、存储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数据保护所需的安全能力整合为一个一体化的数据安全平台uDSP。借助 uDSP,金年会jinnian可以为企业客户给予从敏感数据发现、识别、保护、监督到治理的一体化协同技术保护措施,满足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合规要求,把繁琐、繁重的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高效,化繁为简。
- 数据访问控制器( DAC ) 是运行时安全策略的执行组件,采用透明代理模式串接于数据访问应用和数据库之间,依托 Kubernetes 环境给予高可用、安全资源组隔离、弹性扩展等特性,无需担心数据业务的扩张。
- 管理控制中心( MCC ) 作为管理平面承载敏感数据目录运营、数据安全审计、安全策略编排管理和数据安全风险分析等集中管理和运营。
- 应用情景探针( ACP ) 免应用改造捕获如应用用户、API 路径、用户 IP 等多种应用侧数据上下文,满足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细粒度和场景化要求。
03 技术特点与价值优势